欧美在线综合在线-欧洲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动漫-久久综合亚洲色hezyo社区-欧美国产激情二区三区

<center id="wk2o6"></center>
<strike id="wk2o6"></strike>
  • <abbr id="wk2o6"><noscript id="wk2o6"></noscript></abbr>
  • <center id="wk2o6"></center>
    <menu id="wk2o6"></menu>

    貴州人物   銅仁市人物   貴州人物:書法家嚴寅亮 [內(nèi)容]

    貴州人物:書法家嚴寅亮

    時間:2011/11/27 來源:貴人天地 作者:追貴人


    書法家嚴寅亮

    嚴寅亮(1854-1933) 貴州印江人,土家族,字碧岑,號弼丞,別號剩廣、剩庵、陽坡山民、陽坡居士。著名的書法家、教育家。清朝皇家園林頤和園牌匾即為其所題。

    嚴寅亮(1854—1933),名碧承,字剩庵,號弼岑,印江縣農(nóng)場鄉(xiāng)陽坡村人,又名“陽坡山民”、“武陵居士”,清末著名書法家。   嚴寅亮幼年入塾讀書,學識超群,尤好書法,常臨六朝唐宋諸家法貼,尤其酷愛王羲之的字,14歲便能提筆書匾聯(lián)。同治十年(1872),寅亮在思南府考中秀才,入思南府學。

    聲名鵲起
    光緒十五年(1889)赴貴陽鄉(xiāng)試,中己丑恩科舉人,授四處候補知縣,次年赴京會試未中,習業(yè)于國子監(jiān),以求深造。光緒十七年九月,朝廷修建頤和園竣工,詔諭國中書法家書寫頤和園匾額。嚴寅亮受翁同和之囑,書就“頤和園”三字獻上,慈禧欣然賞識,朱批“錄用”,并破例召見。園內(nèi)尚需樓臺亭閣匾額18方,楹聯(lián)23副,亦一并令其書寫,嚴均以行草秀逸出之。慈禧甚表滿意,賜以龍紋鑲邊的“宸賞”玉章一枚。從此,嚴寅亮煙飛腕底,墨涌寒濤,蓬山留翰,名噪海內(nèi)。

    墨寶流芳
    嚴寅亮在國內(nèi)名勝古跡處留下的墨跡甚多,成都的“杜甫草堂”、“望江樓公園”;廣州的“中山公園”、“夢草堂”;貴州黔靈山的“麒麟洞”;修文的“陽明洞”;黃平的“飛云洞”;黃果樹的“觀瀑亭”。嚴寅亮不僅以書法聞名于世,文辭也甚佳,所書楹聯(lián),多為自撰。貴陽市大西門外盧燾的母親墓園石刻聯(lián):“春暉寸草夜郎道,明月梅花慈母園”。黃果樹“觀瀑亭”聯(lián):“白水如棉不用弓彈花自散,紅霞似錦何須梭織天生成?!敝淮藬?shù)則,足見其文彩與翰墨并輝。 嚴寅亮秉性剛直,不喜迎逢,故終身一介寒士。著名書法鑒賞家張冤堂、饒伯高稱他“書法可比東坡、道德可比廬陵”,是貴州盛名的教育家和書法家。

    書法家嚴寅亮
    光緒二十三年(1897年)嚴寅亮從印江來到省城貴陽,主講貴陽正本書院。正本書院即貴陽人俗稱的北書院,在府城北門外六廣門大街,即今之市公安局云巖區(qū)分局所在地。貴山、正本、正習為省城貴陽三大院,學子云集。次年應邀到銅仁,主講銅江書院。由于他博學多識,教學態(tài)度認真,備受學生尊重。他在銅江書院執(zhí)教五載,桃李遍及黔東各地。

    名震京師
    嚴寅亮書法名震京師是光緒二十九年(1903年)的事。這年北京頤和園修復竣工,負責監(jiān)工的親王征求書大門匾額“頤和園”三字,京城善書者眾多,各大翰林爭相獻書,慈禧太后看過都覺得不滿意。這時恰值嚴寅亮在京授館,經(jīng)人推薦也參加應征。嚴寅亮素來深研書法,遠師王羲之,多年臨貼,又得漢、魏、晉、唐書法大家精髓,遂以行楷相融變化寫出“頤和園”三字,清朝京城善書者嘖嘖稱贊,慈禧太后也極為欣賞,于是命他書園內(nèi)殿堂、樓、閣匾額十八方,對聯(lián)二十三副。事后,慈禧太后召見嘉勉,賜玉章“宸賞”一枚。消息傳出,北京書法界聞之大震,一時嚴寅亮馳名海內(nèi),登門求書求教者接踵而來。他卻非常謙虛地說:“余生平浪得虛名,愧不副實?!?
    光緒三十三年(1907年)嚴寅亮被清廷任命為知縣,欽加同知銜,分發(fā)四川。在四川期間,蜀中舊友將他臨池若干編墨跡石印成《剩廣墨試》一冊,分發(fā)同好。貴州陳矩在書中題跋說:“碧岑道兄書,娟秀中饒風骨,殆集唐、唐諸家之長……鐵畫銀鉤,輝映霄漢,莫不艷羨。”張此民在書中題詩說:“云鵠飛鴻久擅名,榜題天語動神京。年來老筆縱橫甚,煙墨紛披玉版明?!边@些跋詩對嚴寅亮的書法作了恰如其分的評價。

    民國時期
    辛亥武昌起義后,清王朝被推翻,民國成立,嚴寅亮從成都返回故鄉(xiāng)印江,時年已近花甲。回籍后,他目睹家鄉(xiāng)文化落后,即重振舊業(yè),約集鄉(xiāng)人以故居旁奎閣作為校址,創(chuàng)辦了正基初級小學。民國2年(1913年)他應尹篤生校長聘,到貴陽擔任省立貴州師范學校教職,才一星期,又奉委為龍里縣知事。嚴寅亮不愿當官,屢辭不準,只好去龍里擔任縣知事職,一年余就堅持回貴陽教書。從此,他在貴陽執(zhí)教近二十年,先后在貴陽國學講習所、省立貴州師范學校、省立貴陽女子師范學校、省立一中等校任教員,講授國文、習字等課程。由于他舊學根底深厚,古文、詩詞、書法皆佳,雖是名人卻無名人習氣,且勤懇認真,深得學生敬重。年邁體衰的嚴寅亮,二十年如一日,嘔心瀝血,獻身于貴陽教育事業(yè)。有時一日在數(shù)校上課,每周多達二十幾個課時。其立志教育始終不渝的精神,在當進的貴陽教育界傳為美談。
    民國12年(1923年),滇軍二次侵黔。年底,云南軍閥唐繼虞兼任貴州省長。為了借重嚴寅亮的聲望,聘其為滇黔聯(lián)軍總指揮政治顧問。他耳聞目睹滇軍在黔紀律廢馳,燒殺擄掠,敲詐勒索,橫行霸道的惡行,十分氣憤。不僅向前來請寫對聯(lián)的滇軍軍官提出不要危害黎民百姓的勸告,而且還寫下了痛斥時弊的詩句:“遍地荊榛兵作匪,滿山豺虎盜為官?!庇纱丝梢妵酪翋坂l(xiāng)愛民、疾惡如仇的人格品行,他并不因被聘為顧問而為虎作倀。
    民國19年(1930年),嚴寅亮在貴陽與楊覃生、王蔬農(nóng)、桂百鑄等十二位名流組成“郄社”,每月聚會一次,切磋學術(shù),以詩詞、壽文、書畫、篆刻,名顯其長,精工制成屏、聯(lián)、堂、幅、輪流互獻,共祝遐齡。“郄社”雖是一民間組織,但在活躍貴州學術(shù)方面有一定影響,一時傳為佳話。
    教課之余,嚴寅亮仍致力于書法技藝。每當握管揮毫之時,正襟危坐,一點一撇,一橫一豎,聚精會神,認真細致。他的書法特點,在于兼采碑貼之長,融歐、蘇剛?cè)嶂?;上探篆籀,還刀法于筆法;不拘一格,秀媚中饒有風骨。他各體皆能,楷、行、尤精??瑫喝荽蠖?,體勢軒昂,運筆不澀不浪,布白自然疏朗;行書瀟灑自如,無做作之態(tài),無險怪之筆。前后照應于隨意得之,最堪玩味。直到他77歲,才因年老多病,體難立,手顫動,不得已而擱筆。
    民國22年(1933年),嚴寅亮因痼疾復發(fā),醫(yī)治無效,逝世于貴陽,子孫將靈柩運回原籍印江安葬。

    其人著述
    嚴寅亮的著術(shù),除《剩廣墨試》外,還編有《嚴氏家訓》、《嚴寅亮年譜》,??绷我u華所著《古本大學釋議》、《進藏日記》,又??壁w幼漁所著《趙鱉生文集》。在四川、貴州兩省的風景名勝地,曾留下他的不少墨跡。如成都杜甫草堂、成都望江樓公園、貴陽中山公園夢草堂、貴陽黔靈山麒麟洞、貴陽慈母園、修文陽明洞、黃平飛云洞等地都有他的題字。歷來膾炙人口的黃果樹觀瀑亭聯(lián)“白水如棉,不用弓彈花自散;紅霞似錦,何須梭織天生成”也出自他的手筆。該聯(lián)語,名播海內(nèi)外。

    【相關內(nèi)容】:
    生態(tài)醬酒·今生是你